国债买卖重启后债市可做多加仓,中美经贸谈判成果超出预期 | 债市日报(周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I摘要:11 月债市做多基础持续强化,建议逢调整买入并博弈久期,偏好中短端品种及部分长端品种。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利于协同财政、注入长期流动性,市场对降准概率存在分歧。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取消部分关税与管制,但安全领域仍有分歧,市场反应偏避险,后续需警惕冲突反复。
10年国债活跃券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1、11月债市积极配置
大固收组长、固收首席覃汉
展望11月:(1)投资者对于长期国债收益率上下限的预期区间判断中性偏多,长期国债收益率依旧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状态;(2)投资者一直预期债券市场或将整体走强;(3)债市做多情绪小幅上升,认为可以开始加仓的操作为主流观点;(4)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及资金面走势、权益市场表现和机构行为博弈仍然是投资者关注的变化因素;(5)投资者对超长利率债的偏好明显上升。
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央行何时买债、中美关系演化、债基赎回费率,这些不确定性相继落地,债市做多的基础不断强化。短期来看,债市逢调整买入的逆向操作仍然是较优的选项,在多头预期开始凝聚的背景下,也可逐渐追加博弈久期的仓位。
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
逻辑上看,国债买卖落地后,将对短端品种形成利好,曲线有走陡的趋势,若确以“买短”为主,今年配置盘对长端承接能力偏弱的问题,自然也就难以通过央行购债来解决。但若考虑到过去一段时间大行加力买短债的现实,在大行已经持有较多短债的情况下,如果在二级市场补仓的规模降低,那么央行恢复购债对于曲线形态的影响或也将趋于收敛。
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
我们认为扰动过后,利率调整就是买入机会,建议积极进行左侧配置,目前推荐2-3年中等评级信用债、10年国开债、30年国债,一方面谋求稳定票息,另一方面博弈弹性。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整体而言,今年以来债市类似牛尾后的盘整,赔率和胜率均不足,但也不存在支持利率周期性回升的基本面、政策面主线。这一背景下,多数时段维持防守策略或更明智,区间震荡存在一定交易性机会,但在政策风向不确定性仍高的环境下,顺势而为是有必要的。
2、央行重启国债买卖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
一是从宏观视角来看,买卖国债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和加强同财政之间的协同。二是支持体系健康发展,增强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减弱银行的负债端压力。买卖国债重启有利于增强银行负债端的稳定性,减弱银行的负债端压力。三是对四中全会的回应,“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支持经济”背景下,买卖国债或是货币加码的第一枪。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当前财政政策正在进一步发力,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较高,接下来央行恢复国债买卖符合预期。这既有助于推动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政府债券发行,也能向市场适度注入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在年底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固收首席分析师左大勇
结合潘行长的表述和国债买卖工具的功能定位,在当前时点央行重启买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当前债券收益率曲线可能已经基本调整到央行合意的水平,曲线隐含的利率风险不高,且存在引导曲线进一步变陡的空间。第二,当前银行体系缺长钱、负债成本偏贵的矛盾突显,这需要央行投放零成本的长期流动性。第三,央行重启国债买卖在短期而言有利于协同财政发力,在中长期是增强人民币主权信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民生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
由于国债买卖与降准一样是提供长期流动性的工具,重启国债买卖后可能会降低降准的概率,但需要考虑到一点是央行在短时间内大量从二级市场上净买入国债可能会对债市收益率曲线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12月国债的净融资量其实并不大,因此国债买卖提供长期流动性的量可能并不够满足银行对长钱的需求,降准依然是更直接的选择。
FICC
我们认为央行会在今年的国债买卖操作过程中优化执行,以避免对市场产生如去年一般较大的冲击。更多体现的是投资者基于对于中短品种配置价值的认可而展开的FOMO交易——特别是经历三季度令人沮丧的行情后,重启国债买卖的“利好”似乎为中短端的配置行情打响了发令枪。
3、中美经贸磋商成果解读
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
本轮中美经贸谈判成果超出预期,而安全领域分歧的深化,反而使得资本市场在短期内免受外部地缘冲击,为国内政策与资产主线的延续创造了空间。未来政策与市场主线预计将继续围绕“大国博弈”这一核心逻辑展开,利好国内及全球资产主线趋势的持续演绎。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王玮
我们的目标是回归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框架,强调合作是互利共赢的立场。若完全脱钩,一方商品出口受阻,另一方消费者将被迫购买更高价的商品,双方都将承受损失。
中金研究院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
中美元首会晤和经贸磋商取得积极成果,符合近期市场交易的预期。包括取消之前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中美双方暂停此前部分出口管制,以及美方暂停实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等。近期中美经贸磋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市场自10月以来反复博弈中美谈判,最终取得的积极成果基本符合近期市场交易的预期。
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
本轮磋商完成后,后续如何发展?一方面,随着中美双方博弈领域逐步演变,关税纷争不再成为冲突前线,未来全面加码可能性不大,芬太尼关税有望在后续磋商中继续取消。另一方面,虽然今年来中美经贸交锋,均以美方退缩收场,但在中美竞争大势下,冲突或仍将持续发生,警惕过程曲折反复。
华创证券投资交易部
整体看,磋商结果涉及的方面以及缓和幅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双方暂停了今年以来施行的大部分制裁及反制措施。但市场却没有交易出利好,在午后传出会晤结束消息之后,股市走跌、长债利率下行、金价反弹,俨然“避险交易”。
目录 返回
首页
